close

  今年5月,海南三亞市稱將向62萬人發放2 .2億元物價補貼,曾引發廣泛關註。近日多名三亞市民反映,接到社區通知,他們領不到今年上半年的物價補貼了。三亞市財政局對此回應稱,根據海南省政府的有關文件精神,三亞市發放物價補貼範圍作出了相應調整,發放人數從62萬劇減為2萬,2.2億紅包減至700萬元。
  宛如兜頭被澆了一盆冷水,面對三亞市政府的“相應調整”,油然而生此種感覺的其實不僅是作為受惠人群的三亞市民。
  三亞給全市約62萬市民發放物價補貼,人稱“全民紅包”,從2010年始,已經堅持了四年,據統計累計發放補貼超過了13億元。公眾對三亞“全民紅包”的關註在2014年達到了頂點。關註的理由不外乎三點:“全民紅包”在國內其他城市十分罕見;三亞“全民紅包”的發放對象為具有三亞本地戶籍的城鄉居民,以及交足6個月醫保的非本地戶籍在職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體現了對非本地戶籍勞動者價值的尊重,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戶籍壁壘的衝擊;人們願意把三亞的“全民紅包”視為“經濟發展成果必須惠及全民”觀念的一次實踐。
  因為這些理由,三亞“全民紅包”收穫輿論的狂贊幾乎順理成章。誰能料到,轉折來得如此之快?
  受益對象大減,補貼金額銳降,紅包大縮水原因何在?按照三亞官方的說法,調整依據的是海南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但查閱相關文件即可發現,海南省政府要求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時重點保障城鄉低保戶等五類困難群體,而且明確指出各地可以根據實際“適當擴大補貼範圍”。易言之,三亞向全民發放紅包的行動與省政府的文件並無衝突。以上級政府的文件來遮擋市民的質疑顯得有些虛弱無力。
  人們無法理解的是,當初全民紅包引發關註,當地官方曾向媒體介紹稱,向全體市民發放物價補貼是三亞市2012-2016年重點民生工程規劃中的項目之一,每年的財政預算也依此制定,再經人大通過,“並不像有人想象的財政結餘了一大筆錢,然後‘腦袋一熱,就發給百姓了’”。既然是深思熟慮而且經過法定程序的決策,何以轉瞬即變?
  就目前而言,三亞市政府所面臨的尷尬顯而易見。要麼承認當初的決策十分草率,要麼就得承受失信於民的指責。欲讓這種尷尬的色彩稍稍淡化,三亞市政府可能需要更坦誠一些,如果三亞市政府的這次調整確有如財力不足等不得已的客觀因素,相信未必不能得到多數市民的寬容。事實上,除了“財力不足”,恐怕也沒有其他任何一個理由可以說服市民諒解政策的朝令夕改了。
  從輿論狂贊到輿論嘩然,三亞發放全民紅包肯定不能成為公共政策的成功案例。但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是:在堅持四年之後,即使三亞今年的全民紅包順利發放,又能夠延續多久?全民紅包無非就是一種政府直接補貼的方式,其最大的好處在於直觀,市民領到了真金白銀,發放者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受益者的贊賞。但全民紅包雖然常常總額龐大,而分攤到每位市民那裡,其邊際效應卻迥然不同:對有些群體來說可能不可或缺,而對另外一些群體則純屬無關痛癢。因此儘管政府為此可能所費不貲,但效率卻未必很高。而從經濟學考慮,從政府開始聚攏能夠發放紅包的那一大筆資金開始,中間還有管理的過程,直到最後向市民發放,都需要不菲的成本。
  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減稅都優於給市民發放紅包。如果想讓全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不妨選擇最優的方式。  (原標題:[社論]減稅比發放紅包更有利於全民分享經濟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b80wbef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