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雄飛
  最近一個月,《筆仙3》、《京城81號》兩部國產驚悚片連續上映,票房很高,口碑不錯,一掃中國驚悚片很長時間的“差評”困擾,好多人覺得中國驚悚片要“翻身”了。
  長期以來,中國式驚悚片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就是粗製濫造,搞笑無聊,很多觀眾剛看了20分鐘就能猜到結局。影片中所謂嚇人招數也多停留在音效、流血這些初級層面上,被觀眾譏諷為“戴個大頭鬼的面具,裝出成人的粗嗓門來嚇唬人的小屁孩”。
  國產驚悚片的路線偏於狹窄,固定套路都是“人裝鬼”的形式,最終結果不是主角在臆想,就是在做夢,要麼就是有人在復仇。甚至有很多觀眾進入影院看驚悚片,本是想尋找被嚇的刺激,不料沒有嚇哭,反倒笑出了眼淚。因為情節設置得很不合理,不少驚悚片看起來更像是喜劇。就連專門拍攝恐怖片的導演阿甘,最終也轉型成為喜劇片導演。在國際影壇驚悚片屢屢上演以小搏大票房奇跡的同時,中國驚悚片卻走進了死衚衕——拍的人少,看的人更少。
  中國導演常常把拍不好恐怖片的原罪歸到審查制度上,但其實很多國外恐怖片在中國過審都很輕鬆。國外著名的恐怖片往往選擇的題材是失憶、催眠、精神病,往往通過製造眾多的未知謎團,達到給觀眾帶來驚悚的感覺。所以,能不能“嚇”倒觀眾,和血腥暴力、高聲尖叫、裝神弄鬼根本沒有多大關係。
  香港驚悚片專業導演彭順曾經直指國產驚悚片的誤區——“驚悚的含義不應該是嚇人一跳。有一部電影,女主角去洗澡的時候突然非常恐怖地大叫,所有觀眾都嚇了一跳,但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水太燙了。驚悚片不是單純嚇唬人,而是要抓住來自於人性的驚悚。”
  國產驚悚片,往往流於淺表,缺少對心理深層的探究。日本、韓國以及泰國驚悚片都很好地融入了本土的文化,說起驚悚文化,中國從來都不缺乏。在中國民間,各種驚悚故事太多了。《京城81號》就是利用“朝內81號”這座北京真實存在的建築,來增進觀眾的體驗感。在故事上,影片用兩場畸形的愛情故事,累積驚悚情緒。這種情緒有了實物載體和劇情載體,當然比以往的國產驚悚好了很多,更嚇人,更合理。
  (原標題:真正的驚悚來自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b80wbefm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